close
不少青少年因「懵�懵�」而做出犯法行為,文件倉後悔一生。有頑皮女中學生貪得意,偷走同學的手提電話,作弄對方,而遭到警司警誡,差點誤了前途,變得鬱鬱寡歡。走出陰霾後,決心當一名社工,讓青少年明白到做任何事,均要付出代價。正就讀中五的樂樂,年半前因偷取同學手機,遭到警司警誡,需參加為期兩年的新境界社區支援服務計劃。她表示,當時犯案的動機單純,「個同學好鍾意講冷笑話,我覺得好煩」,便與兩個朋友合謀偷對方的手機。出身單親家庭樂樂強調,3人從未想過將手機變賣,換取金錢利益,「諗住嚇�對方,等佢驚一陣,就會畀番部手機佢」。豈料共同犯案的朋友因內疚,主動向老師道出真相。事件越鬧越大,校方報警處理,3人同遭警司警誡,「我當時先驚覺真係太百厭,玩出禍」。訪問當日,樂樂有3次提存倉母親的次數,3次均忍不住哭出來。因她出身單親家庭,與母親的關係很好,不敢向母親提起事情。出乎意料地,樂樂的母親知道事情後,表現冷靜,只提醒女兒認錯改過。樂樂邊抹眼淚,邊解釋指:「媽咪起初有喊過幾次,但之後怕我唔開心,夾硬忍住情緒,背住我先敢喊。」返學遭受歧視除令家人憂心外,樂樂的學業亦受影響,「有�同學又覺得我犯過事,目光好差,冇人肯同我一組做功課」。她當時情緒低落,個性變得沉默,不愛說話。後來她接受新境界計劃,懂得接受自己。有次活動後,導師要求學員分享感受,「我驚冇得落堂,見冇人講�,我就做第一個發言」,結果獲得全場掌聲,讓樂樂明白到只要肯試,勇於改過,便會獲得認同。她希望日後從事社工工作,「將我學到�話畀人知,做任何�之前,要諗清楚代價係點」。新報記者儲存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