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酒、假牛肉、毒奶粉、毒粉絲、地溝油、塑化劑、硫磺饅頭、蘇丹紅蛋、瘦肉精豬肉、亞硝酸鹽炸雞……內地“黑心食品大全”令人聞風喪膽。更恐怖的是隨著互聯網的普及,迷你倉被曝光的“黑食材”亦不斷增加。黑心食品無處不在,沒有最恐怖,只有更恐怖,要徹底杜絕黑心食品難過登天。本澳主、副食品大部分來自內地,雖然自有一套嚴格的檢驗檢疫制度,但食品管理分散多個政府部門,百密一疏或溝通不暢,隨時讓無孔不入的黑心食品流入本澳,或讓安心食品被不當處理而變質。坊間長期要求當局設統籌食安部門,《食品安全法》千呼萬喚終出來,連同食安中心一併在一星期後擔起為民把關的職責。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黑心食品五花八門,禁之不絕,如何防止病從口入?儘管在本澳販售的食材鮮聞“被黑”,但餐廳處理食材手法不當,居民或旅客大啖不潔食物而集體中毒事件偶發,原因在哪?正是因為多年來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規繁雜、分頭管理、政出多門,在部門�多、分段執法的監管權分配和行使體制下,不僅增加食品監管執法成本,且容易導致明顯的執法漏洞,削弱食品監管的能力。 以飲食業為例,若建築物單位內開設飲食店等場所需向民署申請牌照;若在酒店內的飲食場所發牌及監察則由旅遊局self storage行;飲食場所的衛生情況亦須經衛生局批出衛生牌照後方可。由於申請飲食牌照的政府機構牽涉諸多部門,容易混淆,加上同一項工作由多個部門把關,分散把關,容易出現執法漏洞。新法將與食安有關的權限集中由民署統一行使,能否打破壁壘,自是關鍵。 民署管委會代主席昨日強調,食安中心已有近百人到位,亦將因應工作量,逐步增加人手至一百五十人。中心主要分為風險評估、風險管理和風險傳播三部分工作,並因應不同工作會在不同時期開展包括特殊個案調查和常規研究等。食安中心的管理規劃處主要負責調查和處理食品安全事故、監管在市場流通的食品、採取的預防及控制措施等;風險評估處主要負責收集食品安全資訊、進行與食品安全有關的風險評估及研究等。風險傳達處主要負責與區域溝通、與食品業界及公�聯繫、食品安全的培訓、宣傳教育、展覽及推廣活動等工作。 聽落環環相扣,滴水不漏,但事實上,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規即使訂得再完善,關鍵仍在於執行是否到位。以往的食安統籌小組正正是運作效果未符社會要求,為人所詬病。即將運作的食安中心要打破陳規陋習,一洗過往拖遝形象,必須有新思維,否則“換湯不換藥”,淪為易名把戲,既予人笑柄,亦將公�安全置於風口浪尖。 夏 耘 迷利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iniddy7 的頭像
    miniddy7

    miniddy7的部落格

    miniddy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