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關愛老人,儲存主要看你的心是不是在他那裡?你把每天在朋友圈和朋友交流的時間,拿出20%,給父母打一通電話,發一條短信,他們不就放心了麼?”說這話時,趙寶剛思維活躍,語言幽默,被劇組戲稱為“進入後青春期”。可這依然難以掩蓋,他已經58歲的事實。這不,他的新劇《老有所依》,不再立足于他擅長的青春題材,而將矛頭直指現在最熱的養老話題。 到底該不該把老人接到身邊、要不要把老人送去養老院、老人受騙又不聽勸該怎麼辦、以房養老會碰到什麼困局……《老有所依》以最接地氣的方式,幾乎將這些話題一網打盡。 11月18日,該劇將在浙江衛視首播。昨天,趙寶剛帶著主演劉濤、張鐸、劉蓓等來杭宣傳。 《老有所依》講述了三個不同家庭面對養老問題時的不同表現。劉濤是孝順女兒,但把爸爸和爺爺接到北京來生活後,攪亂了她的小家庭;劉蓓一心撲在工作上,偏偏攤上個“作媽”;喬振宇和王倩這對小夫妻則是啃老族。 拍這部劇,趙寶剛敏銳地捕捉到了社會的熱點,“《奮鬥》的孩子們大了,成了《北京青年》,《北京青年》結了婚生了孩子,又發現得《老有所依》。我拍的東西,就是這麼一路走下來的。” 記者提前看過6集樣片,劇集的質量上乘,值得推薦。 和以前的狗血家庭劇不同,《老有所依》的劇情非常生活化,呂中、奚美娟、馬迎春等老戲骨的表演也可圈可點迷你倉老年人看了,會很有共鳴,而80後只要願意坐下來看,也能更理解自己的父母。 趙寶剛說,拍這部戲之前,他曾去北京的40多家養老院採風,看到的,聽到的,都“觸目驚心”,搞得自己都很抑鬱。 劇中的很多情節來自趙寶剛的親身體會。比如老人上當受騙的事。趙寶剛說,他身邊的老人幾乎無一漏網,連他自己都上過當。“我有很多病,最主要是血壓高,所以每天都要吃藥。結果看到電視里在宣傳一個降壓的儀器,我想我吃了這麼多中藥,看了這麼多中醫,都不管用,這儀器怎麼能解決呢?我是絕對不相信的。可打開電視,就看到這廣告。結果有一天,我還是拿起手機打了廠家的電話。1200元啊。我這種人都能上當。” 趙寶剛告訴記者,老人會受騙,主要是想健康長壽,也渴望被關愛,“很多老人去參加各種活動,主辦方請來專家,量血壓啊,聊天啊,老人特別享受這種被關愛的感覺。但是買回來的藥,沒效果。你不讓他去,他還會不開心。” 說了這麼多問題,趙寶剛到底對養老問題有什麼真知灼見? “這主要還是一個養老觀念的轉變。”趙寶剛自曝,自己已經把父母的養老問題妥帖解決了。甚至他都已經考慮好了,自己萬一失去行動能力了,怎麼辦,“這部劇拍的更多的是背後的東西,老人背著兒女在想什麼,兒女背著老人又在想什麼。希望你看完後會說,啊,原來我爸媽心裡想的是這個。” 本報記者 莊小蕾儲存倉
- Nov 08 Fri 2013 08:35
導演趙寶剛不說青春說養老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