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於10月上旬再次調低全球經濟預測的同時,迷你倉卻上調歐洲經濟增長預期,反映歐洲經濟由谷底「翻身」的趨勢日益明顯,這對專注本土的歐洲企業股票自然是錦上添花,當中資產負債表較佳的大型銀行股尤其值得看好。根據IMF最新的《世界經濟展望》,全球增長格局正在發生轉變,新興市場經濟體增速進一步放緩,預計未來環球增長回升,將主要由先進經濟體推動。歐羅區金融形勢逐漸回穩,儘管外圍經濟體增長仍受制於信用瓶頸,但相信歐羅區有望逐步走出衰退,2014年料將實現1%的增長。IMF剛把2013年全球經濟增長估計由3.2%降至2.9%,對美國今明兩年的最新增長預測為1.6%及2.6%。對歐羅區今年預測則上調0.1百分點,對德國、法國、西班牙及英國今明兩年增長預測,更上調0.1至0.5個百分點不等。股息率勝美日企業上述預測已再次確認,歐洲經濟正重返增長,加上環球經濟及貿易逐漸復甦、環球主要央行的措施均側重經濟增長,將有助歐洲經濟發展。踏入今年7月份開始,資金持續流入歐洲股票基金,顯示環球投資者正逐漸將投資重心轉向歐股。歐股現時依然相對便宜,截至今年8月底的席勒市盈率(即周期調整市盈率)僅約13倍,遠低於美股的23倍。再者,撇除英國,現時歐洲企業的股息率為3.55%,高於分別僅約2%及不足2%的美國及日本股市。不過,投資者也應明白,歐股雖有經濟mini storage素與估值偏低等利好形勢支持,但歐洲各國估值存在頗大差異,不同行業的經營環境與前景也有分別,故此須「揀股不揀市」,方可增加勝算。專注本土市場的歐洲企業,盈利前景有望隨經濟好轉而改善,應是最能受惠當地經濟擺脫衰退的股份類別之一。銀行的盈利能力也和經濟強弱息息相關,應加留意。銀行股價值被低估年前歐洲爆發債務危機,當地銀行股難免受壓,現時情況已改善。歐洲央行副總裁不久前便明言,歐洲銀行業狀況不如市場評價那麼差,又指歐洲大型銀行一級資本適足率中位數略高於美國銀行業,投資者實在低估了前者的價值。而大型銀行業務較多元化,有助分散風險。相比之下,不少具環球增長概念的歐洲企業,現時估值已顯得昂貴,特別是消費股,未來增長動力正在轉弱,投資者對這類股份宜較審慎。在香港,資料由貝萊德(香港)有限公司刊發。此資料並未被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所審閱。投資涉及風險。過往業績並不代表將來的表現,基金價格及其收益可升可跌,並不能保證。投資者可能無法取回原本投資金額。投資價值亦可能受到匯率影響。文內所有分析均由貝萊德就其本身目的取得,並可能據此行事,所取得的任何研究結果僅屬偶然。文內所述觀點並不構成投資或任何其他建議,並可予以修改。有關觀點不一定反映貝萊德集團旗下任何公司的意見或其意見的一部分,且不保證其準確性。2013 BlackRock, Inc. 版權所有。儲存
- Oct 21 Mon 2013 11:55
歐經濟翻身 銀行股可吼 重返增長軌道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