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初舉行的2013德國柏林消費電子展上,迷你倉三星智能手錶GalaxyGear亮相。 東方IC ■ 新華社記者 高少華 胡晨歡繼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熱潮之後,可穿戴設備今年以來成為全球消費電子領域炙手可熱的寵兒。果殼電子CEO顧曉斌以“群狼正開始入侵這一領域”來形容其熱度。有專家表示,國內廠商需要的是真正的創新,切忌“一窩蜂”式跟風炒作。都視為“藍海”準備淘金所謂“可穿戴設備”,指的是可以直接佩帶在身上或整合進服裝、穿戴用品中的移動智能IT設備,如智能眼鏡、手錶、手鐲、戒指等。2012年4月,穀歌開發出一款集手機、GPS導航和數碼相機于一體的智能眼鏡。隨後,蘋果、三星等紛紛跟進。在業界看來,蘋果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當年憑借推出iPhone手機,完全改變了全球智能手機行業。如今,正嶄露頭角的可穿戴設備市場,就與iPhone出現之前的智能手機市場類似。可穿戴設備同樣引起中國科技企業和創業者的“淘金”熱情。果殼電子今年6月份率先發佈了智能手錶、智能戒指等四款產品,百度、小米等互聯網企業以及一些手機廠商也紛紛推出可穿戴產品。研究機構艾媒咨詢預測,到2015年中國市場可穿戴設備市場出貨量將超過4000萬部,市場規模達到114.9億元。倒逼“中國製造”升級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書長姜奇平認為,穿戴設備發展成為下一個“iPhone”,並非沒有可能。目前,中國消費者對可穿戴設備有著較強的消費慾望。艾媒咨詢調查顯示,在對可穿戴設備有所瞭解的用戶中,有68.9%的受訪者表示會考慮購買可穿戴設備。值得關注的是,現在許多可穿戴設備都是由互聯網公司推出,而不是由傳統硬件製造商推出。顧曉斌稱,中國的互聯網發展水平與世界同步,越來越多的互聯網企業涉足可穿戴設備市場,這也是提升“中文件倉製造”的一個契機,互聯網企業正倒逼傳統硬件廠商去升級。步入主流市場仍需時日面對廣闊的人機交互體驗市場,盡管可穿戴設備未來發展空間極大,但步入主流產品市場仍需時日。目前可穿戴設備市場還處於起步階段,處在概念階段和實驗階段的產品多。不論是穀歌眼鏡還是三星手錶,乃至一些智能手帶還是頭箍,科技的融入使這些傳統物件煥發了新的體驗,然而用戶在日常使用時,由於設計欠成熟,常常會遇到許多尷尬的局面。據體驗者介紹,穀歌眼鏡不適合在明亮的光源下使用,且續航能力只有3至5個小時。而三星等智能手錶,一天需充一次電,相比一年才更換一次電池的傳統手錶,功能有限的智能手錶甚為尷尬。與此同時,在時尚和個人形象逐漸被消費者日益重視的時代,在手腕上戴一款碩大的手錶,或者戴一副古怪的眼鏡,完全與時尚不搭邊。相比智能手機與平板電腦,可穿戴設備仍未找准自身的定位。易觀國際分析師胡婷婷認為,目前可穿戴設備市場還處於起步階段,處在概念階段和實驗階段的產品多,能夠進行市場推廣產生商業效益的產品較少。和國內相比,國外在可穿戴設備的創新和技術水平上更高,產品種類也相對豐富。“可穿戴設備目前對國內企業來說至少是挑戰大於機會。”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上海分所所長孔華威表示,可穿戴設備需要更創新和人性化的設計;需要芯片級別的整合設計能力,而微機電系統等傳感芯片,以及知識產權儲備和工藝等,長期來一直是制約國內電子產業發展的薄弱環節。而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在穀歌、蘋果、微軟等巨頭已經做好大量前瞻和框架工作後,目前國內推出的部分可穿戴設備是在其基礎上順勢而為,不過是在一些小細節上做了“微創新”。此外,國內可穿戴設備市場目前只有醫療領域商業模式最為清晰,其他大多停留在概念炒作階段,缺乏實際變現能力。(綜合新華社10月13日電)存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iniddy7 的頭像
    miniddy7

    miniddy7的部落格

    miniddy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