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手機品牌掀起整併風潮,mini storage諾基亞與黑莓機兩個曾經叱吒風雲品牌,都進入痛苦的轉型期,台灣PC與手機品牌,最近也傳出了合併的消息。然而主導全球科技品牌沉浮關鍵,已不再是規模與供應鏈的整併,而創新服務應用,台灣科技廠過去推出「Me Too(你有、我也有)」產品,現階段爭「Me First(領先)」已經不夠,要爭的是「Me Only(獨有)」。三星從家電到手機等消費性電子產品,從山寨品牌擠身第一名品牌,從學習者變成創新者,不管是智慧型手表,明年初推出的可撓式顯示面板,展現的是技術的持續創新,但三星能否持續成功,端視它能否推出類似iTune的軟體創新服務應用。台灣產業結構比韓國分散,科技產業雖有垂直整合,但不同於三星模式,HTC沒有家電、筆電產品,華碩與宏�的手機市占率都還很小,即便加上大陸的小米、美國的蘋果,也無法像三星一樣變成跨產品大型旗艦公司。台灣不一定要走三星模式,但新的競爭重點不是產業鏈儲存合,而是在手機、平板、電視、車用電子等不同產品上,跟隨著4G、5G的新技術規格,發展出跨領域創新服務。台灣政府過去以「資源共享」方式發展跨平台加值應用,邀請業者組成聯盟,但聯盟成員絕大多數是硬體製造者,只有少數軟體開發商。台灣有很多創新應用已臻爐火純青,例如24小時的便利超商零售服務體系;手持智慧型裝置是新趨勢,這個領域不只牽涉手機與手機供應廠商,還牽涉其他服務領域,例如觀光、交通票證,高鐵手機訂票無須列印車票就是最好的例子。國科會正在推動名為「雄才大略」的國家型研究計畫,希望結合國內軟硬體業者發展智慧型手持裝置創新應用,從憤怒鳥、開心農場等受歡迎遊戲可以看出,行動創新服務,剛開始都不需要很多資源。有人以「市場太小」作為台灣創新服務應用落後的藉口,但北歐、荷蘭等創新應用發達國家,市場並不比台灣大,市場規模不能阻礙發展,成功關鍵在於,有沒有將全球市場當目標。(本文由蘇孟宗口述,記者林上祚整理)儲存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iniddy7 的頭像
    miniddy7

    miniddy7的部落格

    miniddy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