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話題《旅遊法》實施已近兩月,迷你倉旅遊業受到的影響仍在持續發酵,客源減少讓傳統旅行社的業務備受打擊。近日,興業銀行與國旅總社達成協議,推出按揭旅遊服務,這項服務針對千元到數十萬元不等的旅遊產品。據悉,這並非是銀行和旅行社首次跨界合作,在此之前,興業銀行已經和凱撒旅遊、�信旅遊及中青旅等旅遊企業簽訂協議。據興業銀行統計數據顯示,從今年5月16日推出“旅遊貸款”業務截至昨日,該行“旅遊貸款”國內申請者達到16萬人,審批金額達到126億元,旅遊貸款發放的客戶數達到6.6萬人,放款超過80億元。“旅遊貸款”業務的設計、推廣,能使旅行社應對市場低迷現狀嗎?這些數據的背後,按揭旅遊的發展真實現狀到底如何?本期嘉賓中國社會科學院旅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劉思敏資深旅遊策劃專家 勞毅波遊客 程笛遊客 付書庭本期主持人南方日報記者 向 傑實習生 嚴春灝“花明天的錢”需消費觀念更新主持人:“按揭旅遊”不是新鮮的事,幾年前就有銀行業跟旅行社合作推廣相關業務,你怎麼看待這種旅遊方式?它能走進大�生活嗎?你自己能否接受這種“花明天的錢”去旅遊的方式?程笛:我不大能接受按揭旅遊的方式,雖然按揭旅遊確實是能夠緩解旅遊者暫時的經濟困難,滿足了短暫享受的心理需求。但是由於按揭而帶來的後期還款負擔加上前期交的手續費,從長遠來看,其實是消費者花了更多的錢去旅遊,這樣的消費方式會讓我在旅遊途中玩得不盡興,開心過後就要省吃儉用來還款了。而且旅遊還是高層次的享受需要,許多人都會選擇先滿足基礎的物質需要,再去追求享受的,更何況按揭旅遊是有風險的,對於收入中下的群體來說,人們更願意留下這筆錢去存在銀行里,而有經濟實力的人又不需要按揭。勞毅波:最早就是從廣州這邊開始,有幾個旅行社做了“旅遊貸款”這類業務,但我們習慣有富餘的錢才會出去旅遊,後來由於體制以及房地產投資熱潮等原因,人們更加不會考慮把貸款計劃放在休閒旅遊方面,所以一直以來,旅遊貸款方面的業務都不太理想。旅遊的生產和消費是同步的,即它驗收服務的標準更多是靠感觀去評判。這就造成旅遊貸款回收時,對“先旅遊,後收款”有一些爭論。從個人的角度來說,我不會接受這種方式去旅遊。因為這是一個純消耗的項目,不是一個直觀的保值的東西,和購買如物業、車子等不動產不一樣。而作為一個旅遊者,必須具備三個條件:出游動機、閑暇時間和富餘財力——是富餘而不是透支。劉思敏:相對小資、白領這些群體來講,現在旅遊這種需求的剛性越來越強。旅遊在他們的心目中占據了重要的位置,而他們的收入又不是很高。由於在買房、買車時都接受了按揭這個概念,“按揭旅遊”就逐漸被他們接受。從這方面來說,這種旅遊方式是有發展空間的。但是旅遊的剛性和房、車的剛性相比,還是差一些,這個需求沒有那麼火爆。因為買房之類的還有一個投資的性質。另外,受到假期的影響,一年中長途旅行的次數恐怕就一次兩次,這樣旅遊的總消費大約就在一兩萬元內。而為一兩萬元按揭的必要性就不是那麼大。付書庭:我個人認為按揭旅遊是一種時尚的、新的消費觀念。旅遊已經成為一種時尚的生活方式,主要問題在於經濟條件還不成熟,但這並不是我們口袋里沒錢,因為我們老百姓的消費觀念是:等有了閑錢才能去旅遊。其實也不難理解為什麼會這樣,因為迫于醫療、教育、社會保障、購房(車)等方面的壓力,大家普遍認為要把錢存到銀行才保險,還不至於奢侈到把錢花在“玩”上面去。“按揭旅遊”適時出現,能解決“錢”的問題,確實為幫助我們實現旅遊需要轉化為旅遊動機,實施旅遊行為提供了條件。“按揭旅遊”局限性較大主持人:在國外,這種方式多不多?在中國,“按揭旅遊”的需求會有多大?會是行業新商機嗎?如果不是,它的局限性主要體現在哪裡?劉思敏:雖然在國外的情況我不太瞭解,但是我估計不會太多。“按揭旅遊”、“旅遊貸款”這類產品一直發展不起來。在買房上,按揭買房已經被城市人普遍接受,買車也是一樣,但是旅遊這個需求的剛性遠遠沒有這麼強。另外,旅遊的金額相比起來一般較小——假期決定了金額不會太大。所以一般這個金額普通的白領、小資人群還是負擔得起的,不需要按揭。所以如果是經濟不好需要按揭的,這個人群我認為不會很大。除非它有別的投資渠道,或者這self storage按揭是免息的,白領們才可能為了減輕經濟壓力接受。如果旅遊按揭的利息比較高,推廣還是非常難的。局限性體現在:一是人群,這個群體不會太大,主要是小資、白領這類人群。二是旅遊的按揭沒有什麼投資意義。只有在免息或者低息的情況下才有較大的吸引力。另外一個影響它吸引力的是便捷程度——可以利用信用卡的額度非常便捷地延長還款日期,減少手續的繁瑣。其實《旅遊法》頒佈了以後,旅遊團隊客源減少背後的根本原因不是消費者沒錢,而是禁止“零負團費”後,直觀的價格上漲,導致遊客的心理失衡。這是遊客心理的問題,而不是他們沒有錢,需要貸款。不管怎麼說,這種方式對行業是肯定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的。如果要發展起來,先要解決的就是免息或低息以及便捷程度的問題,然後做好特定人群的營銷,這樣它還是可能產生正面影響的。但是我認為對它的評價不宜過高,期待不宜過多。勞毅波:在國外的市場也不是很大。如果市場很大就肯定不是這個樣子了。不管是按揭還是貸款,銀行都要考慮回收的問題。銀行方面要保證資金的安全,肯定要經過一些囉嗦的手續:評估、資料的審核等。而辦這些手續的過程就不是那麼簡便了。所以,個人來說,處於一樣的境地中,還不如向朋友借錢去玩。但是在國人的觀念里,借錢給人去旅遊跟借錢給人看病或由於生意周轉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因此借錢旅遊還是少的。我認為網上的那些龐大的關於“按揭旅遊”的數據里可能有一些特殊的情況——它可能和其他的一些貸款項目是綑綁在一起的,只是這是貸款的一個旁支。跨行業合作需謹慎主持人:從旅行社的角度來說,他們在推廣“按揭旅遊”這種方式上,會有哪些困難需要克服?另外,你如何看待這種銀行業與旅行社的跨行業合作?勞毅波:如果旅行社非要推廣“按揭旅遊”這類產品,首先要做的就是服務的標準化。也就是雙方對於服務的驗收標準要統一。因為畢竟和一般“先付款再旅遊”的團隊不一樣,遊客可能在遊玩後再挑刺。所以,合作方面還是要規範。除了服務驗收的標準外,也要考慮法律訴訟的可能:即要有這方面的預期,所有可能產生糾紛的問題、雙方的權利和義務應該用合同的格式寫清楚。“按揭旅遊”旅行社不做可能是“小虧”,做了卻有可能是“大虧”。所以,旅行社應該考慮好風險的規避。按正常的旅遊行業運作方式,其實旅行社是不缺錢的。比如長線出團,都是在遊客支付了一定額度的團費之後才安排出行的。除非旅行社出現資金運轉問題,否則站在資金贊助的方面來看,是不需要這種合作的。而在遊客的角度看,會有一些少數、特定的人群:手上沒有多餘的錢,但想去享受這種短暫的絢爛的人們。旅行社能否走下去存在著與第三方合作的問題。因為它畢竟不是金融機構,它要想著如何從金融機構里把錢套回來。而金融機構在兩方面有風險:一是把錢直接給旅行社,二是把這筆錢的額度給借貸人——即遊客。但是他們應該也會考慮風險規避,可以有一個類似支付寶這種第三方平台,如果遊客拒付,他們就可收回一部分金額。旅行社方面也是一樣。金融機構會權衡這兩方面綜合考慮。發生旅遊糾紛時需要出具相關的證明。興業銀行此前也曾與廣之旅等合作推出旅遊貸款的產品。但以前的貸款旅遊是要通過一個擔保公司對遊客進行資信、財產的判斷,然後金融機構才把這筆款直接給旅行社去操作的。這個“零擔保”根本就不用按揭,但它對遊客的審核是很多方面的,所以手續很繁瑣。劉思敏:要克服的困難主要還是遊客的心理。旅行社只有讓遊客覺得劃算、占到便宜了才會有市場。比如免息,遊客可能就會覺得占到便宜了。如果不解決免息的問題,基本是沒有太大意義的。旅遊業與金融業的融合是必須的。讓支付的手段更加方便、更加多元化,也是必須的。金融企業本身就有一批優勢客戶。這批客戶本身習慣了用信用卡消費,對按揭這種手段也非常熟悉,已經形成這種消費習慣。信用消費對他們而言是一種非常認可的方式。在金融機構和旅行社推出“按揭旅遊”這類產品時,就可能刺激他們的消費衝動。所以在旅行社與金融機構合作的過程中,可以挖掘這部分客源。另外,通過金融行業的融合可以提升旅遊業的現代性,我們應當鼓勵這種利用現代的金融手段去進行多元化的支付,把信用卡和按揭結合起來。總而言之,我們應該在優質的信用卡用戶中挖掘他們旅遊消費的潛力,並且通過信用卡去簡化辦手續的流程。南方日報記者 向傑實習生 嚴春灝圖片說明:;;迷利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iniddy7 的頭像
    miniddy7

    miniddy7的部落格

    miniddy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