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創意科技,存倉改變生活,創意亦由生活開始。本港一批科學家迸發無限創意,活像多啦A夢一樣,從百寶袋中拿出無數創新發明,包括防走佬背心、納米膏藥貼、皮膚癌照相機和人體透視器,體貼改善長者生活,為病人及早診斷癥兆。本報將一連四周介紹這四項港產新發明。本港人口老化問題嚴重,逾一百三十萬名六十歲以上長者中,逾一成患腦退化症。預計十三年後,患者增至二十二萬人。三家研發中心首次合作,利用「無線射頻識別標籤」技術,研發出「長者追蹤背心」,當腦退化患者欲出走時,系統會發出「有人走佬」的警報,提醒照顧者注意,大大減低長者走失遇險的危機,現已在兩間日間長者中心試用。記者:李凱倫 攝影:麥鈞傑 崔俊良「我在酒店醒過來時,是晚上十時半,我不知道其間發生過甚麼事。」一次離奇的失憶經歷,激起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行政總裁葛儀文協助腦退化症長者的念頭。  葛儀文憶述,兩年前他到美國出差,由費城往紐約途中遺失電腦充電器。晚上八時到�後,他到售賣電腦配件的店舖補購,突然暈倒街頭,「秘書告訴我,我曾不停胡言亂語,意識迷糊的失蹤了兩個半鐘,我連如何回酒店都不知道。」經歷此事,他想起患腦退化症的長者,「長者中心多鄰近馬路,車輛穿梭,如果不盡快尋回走失的長者,後果不堪設想。」  他說,曾到紅磡馬頭圍一間長者中心參觀,「一般長者中心地方細,人手不多,要照顧腦退化症長者,管理上存在風險,不能依賴印有院舍名牌的外套,人海茫茫要尋找失蹤長者,所以我希望研發出更優良的系統。」 度身訂造平靚正  為令背心「平、靚、正」,其研發團隊已改良設計五次,「我們特意採用『扭妥紗』,因這物料特別柔軟。」他們又嘗試將背心清洗十次,再以攝氏四十度高溫烘乾,並做摩擦及耐光測試,確保背心洗得、焗得、屈得!  每件背心為一位老人家度身訂造,嵌入了四塊「無線射頻識別標籤」(RFID),分別藏於背心的左、右幅及背部,僅重四百二十至五百二十克,相當輕身,再配合讀取器網絡及應用程式,構成一個完善的追蹤系統,能夠顯示哪位長者、在哪儲存門口出走。  東華三院區域主任何玉眉表示,旗下「黃祖棠長者日間護理中心」,每日服務約五十名長者,三分之二人患腦退化症,部份人喜歡「遊走」,即嘗試逃離中心,今年六月率先試用追蹤系統,分別於三個出入口安裝讀取器。減護理中心人手壓力  該中心註冊護士蕭麗容表示,系統運作程序簡單,習慣了如何操作,不用像以往要經常擔心某些長者被忽略而遊走了。她笑言,安裝追蹤系統後,連中心的長者亦能互相監察,「當響起『有人走佬!』(警報台詞),其他長者亦會跟�一起喊『有人走佬呀』,幫忙提醒護理人員。」中心社工鍾敏婷亦指,現時工作壓力減輕了,「以前擔心會走漏眼,但現在只要長者走近門口,警報就會響起。」  葛儀文抱�「明天會做得更好」的研發精神,進一步完善追蹤系統,「希望它能即時追蹤,知道他們走去哪個方向。」他亦研究可否把RFID藏於其他物件,又希望此追蹤系統可應用於其他範疇,如尋找失物、商業用途等,甚至裝於消防員身上,就算火場環境如何惡劣,都可尋找同袍。  這項研發項目於本年三月正式展開,是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香港物流及供應鏈管理應用技術研發中心及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首次合作,由創新及科技基金資助,研發經費約一百五十萬元。「貼身看護」無電池運作  「防走佬背心」的追蹤系統由三大部份組成,包括一個嵌入衣服內的「無線射頻識別標籤」(RFID)技術、安裝於護老中心出入口的「讀取器」及相關電腦應用程式。  RFID標籤採用彈性矽膠外殼,可屈曲及重複清洗。由於長者需穿�背心隨處移動,或會影響追蹤系統敏感度,故研發人員優化標籤的天線,現時天線的基材為塑料,導體以銅製。  RFID的運作原理,類似傳統雷達系統,其本身不帶電池,故須從讀取器吸取電磁波,才能按照輸入的指令,改變其雷達散射截面,並將當中的變化傳回讀取器及相關應用程式,最終得出「哪位長者由哪個門口逃出護老中心?」的答案。  不過,系統覆蓋範圍受環境、閱讀器發射功率、讀取器天線傾斜角、標籤所黏附的物件等因素影響,目前覆蓋範圍達二至七米。迷你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iniddy7 的頭像
    miniddy7

    miniddy7的部落格

    miniddy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